揚州發布記者 陸康潔
隨著9月1日的臨近,以往這個時候,各中小學都在積極準備開學。但目前受疫情影響,學生返校時間將會延后,對于擔心學業的中學生,特別是高三學生這一特殊群體,在這個特殊時期,很容易出現緊張、焦慮等不良情緒。有些父母也跟著孩子著急。疫情期間,如何調適中學生的焦慮情緒?在今天我市舉行的第31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,揚州五臺山醫院心理科副主任孫金榮認為,焦慮情緒也具有傳染性,建議家長們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當前的生活狀態,不要把自己的恐慌焦慮等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,而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與孩子一道來緩解焦慮情緒。
一是做好家庭疫期防護。疫情期間所有家庭成員盡量減少外出,必要的外出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,如外出戴口罩,歸來勤洗手等;規律作息,適當運動。
二是接納焦慮情緒并積極反饋。當孩子表現出煩躁不安、焦慮時,家長要保持情緒穩定,同時要關注并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,告訴孩子疫期時期的焦慮緊張是正常的反應;不要因此而責怪孩子或者他人;同時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和溫暖的支持,比如擁抱、拍肩膀或拍后背等溫暖的身體撫觸,可以很好的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。
三是與外界保持密切聯系。疫情期間雖然孩子不外出,作為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通過電話或網絡與同學親朋好友聯絡,相互訴說在抗擊疫情或者復習迎考中的心理感受,共同分享這一特殊時期的收獲,彼此支持,互相鼓勵。
四是幫助孩子制定并實施合理的學習計劃。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商定一份適合自己情況的作息表,模擬在校時間安排,準時參加線上課程,課間穿插各科復習任務。緩解焦慮最重要的一點是積極行動。家長要對孩子執行自主學習計劃的情況給予積極的肯定,并將自己的辦公區域與孩子的學習區域分開,給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空間,增強孩子學習的自律性和自信心,使學習和生活規律化進行。
五是緩解焦慮情緒的有效方法。如果孩子感到焦慮情緒揮之不去,嘗試以下方式:減少負面信息的攝入,適當關注疫情,不信謠、不傳謠,避免恐慌情緒,告訴孩子一些必要的信息、防護知識等;做5分鐘的深呼吸、正念冥想或者蝴蝶拍等活動安頓身心;做運動、家務活或有意義的事,轉移注意力,培養積極情緒。
六是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幫助。如果經過上述調節仍然不見好轉或者加重,甚至影響生活和學習,可以撥打心理援助熱線12345轉2號鍵或者0514-87207347,也可以去專業的心理中心或者綜合醫院的心理科進一步尋求幫助。